毛主席一生坚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,外界曾流传许多关于他生活艰难的传闻,把他形容成如同“苦行僧”般的形象。比如,有说法称毛主席在接待外宾时穿着破洞的袜子,身边的人都得小心提醒,生怕外宾因此笑话他。还有传闻说在三年困难时期,毛主席曾连续20多天没吃一粒米饭,身体甚至因此浮肿,长期靠野菜充饥。
然而,针对这些流言,毛主席的亲信林克曾透露:“主席的真实生活远没有外界所说的那么苦,中央对他的照顾非常周到。”林克在1954年被调到毛主席身边担任国际问题秘书,对主席的日常生活有着详尽了解。他澄清道:“主席的生活条件很好,中央配备了专门的厨师,保障饮食营养,所谓穿破洞袜接待外宾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。”毛主席作为国家的精神领袖,中央高度重视他的身体健康,而毛主席本人有时反倒对自己要求较轻。
展开剩余76%在三年困难时期,虽然毛主席酷爱红烧肉,但为了与人民共度难关,曾主动决定连续七个月不吃肉。至于20多天没吃米饭的说法,林克表示完全不真实。毛主席身边的厨师程汝明1954年开始为他专职服务,负责安排他的饮食,持续了22年之久。程汝明说,那段时间毛主席的饮食虽然较为简单,但厨师团队非常用心,即使无法做到荤素搭配,也力求营养均衡。期间,程汝明还尝试过一些“小聪明”,希望改善主席的饮食状况。
1958年,程汝明做的葱油大饼深得毛主席喜爱,此后成为常备菜肴。毛主席提出不吃肉后,程汝明有些担忧主席的营养摄入。他灵机一动,决定从葱油饼下手,在饼里偷偷加入用肥猪肉熬成的猪油,甚至把瘦肉剁成肉沫混入其中。1960年除夕,程汝明忐忑不安地观察主席吃饼的反应,听到毛主席夸赞“这葱油大饼做得越来越好吃了”,才松了口气。可没多久,毛主席还是察觉了其中的秘密,不过他理解厨师的良苦用心,并没有责怪,只是吩咐道:“以后不要再做葱油大饼了。”
毛主席对饮食节俭十分坚持,经常要求程汝明控制伙食开支,做些简单的家常菜。虽然他的饮食营养均衡,但绝非丰盛,这也令程汝明感到自己这个厨师“无用武之地”。毛主席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风格,很多衣物都洗得发白、打着补丁,但重要场合会见外宾时,他的着装虽简朴,却绝不会穿破洞袜子。传出这样的说法,更多是因为他穿着实在太节省了。
中共一大纪念馆曾展出一件特别的物品——毛主席的睡衣,这件睡衣上有多达73个补丁,陪伴主席走过了20多个春秋,从50年代初一直用到1971年。60年代初,毛主席的生活卫士周福明曾建议换新睡衣,主席总是婉拒:“再穿一穿吧。”后来周福明再次提出换衣服时,毛主席说:“国家正困难,不要破费,这件补补还能穿。”尽管周福明“有些生气”地说:“可是您是主席啊!”毛主席却坚定回应:“主席怎么了?主席就不能穿补丁吗?”最终,这件睡衣经过裁缝修补后,依然被毛主席珍惜地穿着。
从革命战争年代到新中国成立,再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,毛主席始终坚守初心。当年进京之前,他专门召开会议,提醒所有党员不要忘记最初的使命,取得革命胜利后仍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,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。进京后,虽有人建议毛主席住进紫禁城,但他坚决反对:“那是帝王的宫殿,封建主义都推翻了,我住那里干嘛?”最终,毛主席选择居住在中南海一间简朴的平房内。虽然房子有些破旧,大家想要修缮,他却说:“不必了,这房子挺好,不要给人民添负担。”
建国初期,党内曾出现少数腐败分子,毛主席得知后毫不手软,严厉处置,甚至判处死刑。他以身作则,倡导廉洁奉公,使其他干部纷纷效仿,保持清正廉洁。毛主席性格豪放,带有浪漫主义色彩,对衣食住行的要求并不高。作为革命老兵,他经历过各种艰苦环境,穿草鞋走南闯北都司空见惯。毛主席的初心始终未变,他的伟大不需要依靠那些无根据的传言来彰显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天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